随着时间距离除夕越来越近,一年一度的春节红包大战也即将迎来高潮,并且与往年一样,各大互联网厂商显然谁也不愿错过这场瓜分全国用户注意力的盛宴。你发5亿、他就发15亿,我更是要发22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将共有80亿红包等着大家来抢。既然抢到了互联网厂商发的红包,那么自然也要给亲朋好友发发。
不过千篇一律的红包未免显得有些单调,用更具个性的红包封面来秀出自己的品味,也受到了许多用户的追捧。而在今年,各大品牌的微信红包封面可谓是一轮接着一轮,从爱马仕、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到《英雄联盟》、《魔兽世界》等游戏IP,再到京东、美团优选、B站等互联网企业,更有一大批的传统快消品牌加入其中。
当然,关于微信红包封面,除了不少网友感叹“怎么都抢不到”之外,还有将其变成了一门生意的。诸如某某某兼职卖红包封面轻松“月入万元”、甚至“月入十万”,更有“在抖音卖红包封面,赚了500万”的消息,仿佛一夜间红包封面就成为了一个金矿,等着大家来淘金。
在抖音、淘宝、闲鱼、微信上,各种售卖红包封面的商家如同野草般几乎遍地都是。而微信红包封面从2019年的无人问津,到2022年却成为了一门生意,或许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句话来形容颇为贴切。
早在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宣布企业微信将推出春节定制微信红包封面的功能,并称这是企业微信为企业级用户提供营销能力的一次尝试。但当时由于限定范围且受众相对较窄,微信红包封面彼时并未引起普通用户的关注。
直到去年,微信方面为了推广视频号,开始支持个人创作者定制专属红包封面,用户只需开通视频号、并有一条获得10个赞以上的视频,就能制作红包封面了。而门槛的大幅度降低,也让更多的用户得以参与其中,并顺势扩大的了红包封面在网络中的热度。
但为什么红包封面会在虎年春节前夕如此火热,目前网络中常见的说法,是其对企业来说既是一次关于春节的营销,同时也是品牌情绪价值的传递,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个性化的红包封面则是春节限定特供的社交货币。
微信红包封面被认为是“社交货币”,这应该说是消费主义一次完美的范例,属于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事实上,红包封面是依附于红包的,而后者则是在互联网相关技术普及后,实体红包被更加便捷的线上红包取代,发红包、收红包的仪式感和社交属性也被搬到了线上。红包的含义就是用真金白银为社交关系链的破冰或巩固增添一份心意,无疑是“带着钱的表情包”。
发红包的实质是用它来润滑社交关系,其中的真金白银是关键、红包的金额才是主角,而红包封面顶多只是点缀。难道真的会有谁是因为封面不好看而拒绝红包,也不参与抢红包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活动吗。在红包是重点、而红包封面顶多是一种点缀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人在营造疯狂红包封面的这种氛围呢?
其中声量最大的,或许是饭圈粉丝。如今被疯抢的红包封面,基本都是顶流明星代言的品牌推出的合作款,在微博、小红书、豆瓣等饭圈聚集地上,几乎都有“粉头”列好了偶像合作品牌的红包封面领取清单,从具体的时间、到领取的途径是公众号还是小程序,以及是哪一家品牌方不一而足。
尽管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纷纷宣布与饭圈切割后,后者进入到了一个“低潮期”,但其显然并不会马上消失,毕竟追逐偶像也是一些人的精神需求。但问题是现在饭圈缺少一个展示影响力的平台,而微信红包封面则恰好满足了这类用户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抢偶像代言品牌所发出红包封面,本质上与此前在微博上刷转评赞一模一样,都是向外界或者品牌方展示偶像号召力有多大的工具。
企业做红包封面是为了营销,而自家红包封面被很快抢光,自然也就代表了营销效果好,而营销效果好则是因为“偶像代言的是这个品牌”,这也就证明了品牌方选对了人,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饭圈逻辑。利用高粘性的饭圈用户完成冷启动,带动一个新事物的火热,这种模式在微博的营销上已经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平台而已。
除了饭圈粉丝在为红包封面的热度添砖加瓦外,还有一波用户则明显是希望借助红包封面来“割韭菜”。为什么要炒作“微信红包封面成为暴利生意”,从“月入过万”到“月入十万”再到“有人已经赚了500万”,这都是告诉你这里能发大财,进而来卖给你掘金的工具,也就是“教程”。他们显然希望“被割”的人不停地去说红包封面就是社交货币,市场需求大且时效性强、错过了就没钱挣了,来吸引其他人“上钩”。
但是微信方面对红包封面制作有着明确的资质要求,仅支持企业认证用户,以及满足视频号有效粉丝数达到100个的个人用户。然而这两条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都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例如要完成企业认证的话,就需要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对公账户等一家正规企业的相关材料,而要有100个“有效粉丝”也需要成为视频号的创作者。但无论是完成企业认证,还是帮你的视频号涨粉,显然都是要花钱的。
如果你真的交了一两百块钱拥有了红包封面的制作资质,但距离“月入过万”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在闲鱼、还是抖音,抑或是淘宝上,都已经有专门售卖红包封面的商家,提供了数十个系列、上百个款式可选。在这样的市场里,已经拥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头部玩家显然会挤压新入局者的生存空间,唯一的破局之道可能是你的设计更有看点,但问题是如果真的有设计和绘画才能,为什么不直接去卖设计或是卖画技呢?
除了“卖教程”外,另一个利用红包封面赚钱的方式,就是“招代理”了。红包封面代理商的说法,是花50-100元就拥有分销资格,并用微店来进行分销,而且价格还得比总店贵。但随着代理商越来越多,同质化的问题自然就越来越严重,不同商家间频频出现同款不同价的现象,最终必然就会演变成价格战。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借助红包封面来完成获客,要求用户必须下载某个APP、关注某个公众号,以及填写某些信息才能领取。但要知道,红包封面的硬性成本是支付给微信的1元以及设计费用,可这显然远比正常的获客成本要低得多。
归根结底,红包封面最初是企业用于营销的工具,现在则被部分人异化为社交货币,但其很难成为社交货币。现在关于红包封面的“淘金热”显然是被扭曲的,而想靠它来实现“月入过万”,无疑还不如老老实实搬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