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内容,我们久违地聊聊互联网行业的热点,也就是东方甄选直播间被关事件。

先给不熟悉事情前后因果的朋友们梳理一下。

7月26日下午,抖音直播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宣布暂停营业三天,同期暂停营业的还有其自营产品店铺。至于原因,东方甄选给出的解释是「不小心触发了规则,将积极整改」。

东方甄选的野望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账号并不是东方甄选的主账号,而是旗下专门卖自有品牌产品的矩阵号。

但这个自营直播间,就乖乖地啥也没干,坐等解封吗?当然没有。

抖音直播间被封的当晚,东方甄选就宣布,自家App端的自营产品,全场85折促销。

东方甄选的野望

这波促销效果意外的好,次日App端销售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这个量级大概是当天抖音上,东方甄选主号销售额的三倍,而且在苹果APP Store购物榜单上,东方甄选排名一度冲到前五。

App端的亮眼表现,甚至带动了股价先跌后涨,对东方甄选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但是事情到这儿显然没有结束,东方甄选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不是要和抖音分道扬镳,成了新的讨论话题。

这期内容,我想从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聊聊东方甄选这件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01

我和很多内容公司的老板聊过,我发现他们总是喜欢把做内容比作种地。

仔细想想,这两件事确实很像。

你今天付出了写脚本的时间,明天付出了剪视频的时间,后天就能发出去一条内容,大后天也许就有广告主或者付费用户愿意为你的内容买单。

这就是内容行业的基本属性。

哪怕是最好的情况,你写一本很厉害的书,又畅销又长销,未来很多年都有版税付给你,那也不过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但如果你想要十万颗,百万颗子,那你还是得多种十颗,百颗种子。而为了让这些种子发芽,抽穗,你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浇灌,一个创作者,能种下的种子,能耕作的土地面积始终是有限的。

从这个角度看,内容创作的确是一种小农经济。

那么平台呢?

正所谓一代版本一代神,自从有了内容平台,就有了依附于平台存在的创作者。

东方甄选的野望

在博客时代,他们叫名博,在微博时代,他们叫大V,在公众号时代,他们叫大号。到了短视频和信息流时代,他们叫网红、博主、UP主……

但无论叫什么名字,他们都是平台的附庸。

所以自然而然,很多人会把平台当做地主。

这两者的确是极为相似,干的都是一次开垦,长期收租的买卖。

只要这个平台搭建好了,设计好收租子的机制,有农民过来租地劳动了,地主就可以躺在家里旱涝保收了。当然,也有一些收租子机制没设计好的,或者土地贫瘠的,没赚到钱的地主,这都是存在的。

但做平台,还不止是收租子这么简单。

平台是一种头部效应很强的东西,我们常说,平台型的互联网赛道,第一名拿走7成市场份额,第二名占两成,第三名以后的分剩下那一成。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品类里面,很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主要平台。

这就和小农经济不一样了。

你想想,如果你想培育一种名叫「中视频」的水果品种,发现全国的土地里,只有一片名叫哔哩哔哩的农庄能种,其他农庄,不是土地贫瘠,不撒化肥就出不了苗,就是土地不合适,种出来的水果歪瓜裂枣,还得切片卖。那么结果会怎样?

东方甄选的野望

那肯定是所有种这种品种的农民,全都来这个农庄种地。

这就是平台的头部效应。

我们常说,内容创作者有头部效应,每个平台都会有各自的头部创作者。

但是,和平台一比,这点头部效应都不算什么。

提到短视频,只有抖快,提到图文就是微博小红书,提到长图文就是公众号。而在这几家之外,对应品类的内容品牌,甚至都无法形成生态。

东方甄选的野望

平台的头部效应强了,结果就是,创作者的头部效应就无关紧要了。

这就是一个博弈了。

对创作者,尤其是头部创作者来说,平台是无可替代的,转移平台可不是换一片地去种这么简单。哪怕不考虑长期积累下来的粉丝和大量内容,换个平台也需要重新设计内容形式,适应平台调性,学习平台规则,而且还需要不小的运气,才有机会重新出头。

但对平台而言,哪怕是头部创作者集体出走或者被封号,影响都是极其有限的。毕竟我这片土地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流量,换个人来耕种,用户照样买单。

02

当然,平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和互相替代的关系。但他们争夺的更多是用户,而非创作者。

早年,知乎、微博和今日头条这些平台之间,也有过许多对创作者的争夺。

甚至到了视频时代,也有平台之间花大钱挖角创作者,但是很快,平台和创作者就都发现了,这种争夺是没有意义的。

再厉害的创作者,离开了有活力的平台生态,也会迅速失去创作能力。而很少见有活力的平台会因为失去了那些创作者而倒下。

前几天我在抖音取关了一批几年前关注的账号,应该有上百个博主,都是超过半年没有更新的,有一些粉丝量还不小,都是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

抖音在乎吗?抖音不在乎。因为在任何品类里,抖音都不缺创作者,倒下一个,就是给另一个留出了空间和流量。

有的平台甚至会通过规则,限制头部创作者的生命周期,限制他们的流量和推荐,也就是不允许创作者长期以一个固定的方式,在同一片土地上稳定产粮,而是不断更换创作者,让平台保持内容上的新鲜感。

这一切,只需要简单调整一下流量分配规则,所谓的头部创作者就可以迅速滑落到腰部臀部脚踝部。

讲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创作者的心态了。

这种心态,和所有打工人,所有手停口停的人是一样的,为了避免成为流量的快消品,找后路是必须的。

有的人去练了小号,扬帆起航,多平台发展,突破单一平台的限制。

有的人去扩展供应链能力,成为了品牌主。

东方甄选的野望

也有人突破边界,去开了媒介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

也有人想捞一波就够,于是开始卖课卖书,搞讲座割韭菜。

这些都是创作者的的后路。

那么,东方甄选为自己准备的后路呢?

03

虽然是在抖音生态上火起来的,但东方甄选一直在给自己铺后路。

2021年12月,俞敏洪首次在抖音开播,宣布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

东方甄选的野望

一开始的半年里,直播业务一直不温不火,而东方甄选也在抖音生态之外铺设了许多渠道,包括京东旗舰店、天猫旗舰店以及微信小程序,此外,在微信视频号上,东方甄选也做了内容布局。

而东方甄选App也是在这个阶段上线的,只不过没有流量注入,用户数很长时间里都乏善可陈。

到了2022年6月,董宇辉「知识带货」横空出世,东方甄选一夜出圈,成为抖音平台顶级直播间,连续两个月登顶直播间GMV排行榜。

东方甄选的野望

而第一次「离开抖音」的传言也来得很快。

去年8月,有传言东方甄选被抖音限流,只不过消息很快被否认。

到了10月31号,俞敏洪在淘宝直播间「新东方好老师」开讲,虽然没有带货,但作为抖音新晋顶流,就这么大大咧咧地跑到淘宝去直播,也很难不引发联想。

毕竟俞敏洪自己也在谈论东方甄选的规划时提到,除了抖音以外,也会考虑其他平台。还会自建一个类似网易严选的产品体系。

东方甄选的野望

可见,对于后路这个事情,俞敏洪早就有规划。

而数据证实,尽早规划确实有必要,因为「抖音只能火三个月」定律,已经开始在东方甄选身上生效了。多个第三方数据显示,东方甄选的增长速度到2022年8月就已经慢下来了。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方甄选日均GMV跌下2000万元,观看人次跌下1000万。

对此,东方甄选也做出了一些应对。首先是打造出了第二个爆款账号「美丽生活」,这个主打美妆护肤、服饰百货的账号,在今年618大促期间拿下了堪比「交个朋友直播间」的耀眼战绩,

东方甄选的野望

其次,就是祭出了上线一年多,却默默无闻的东方甄选App。

今年7月5日,东方甄选首次启动自有App直播,算是迈出了多元化运营的关键一步。许多人也认为,这场直播是东方甄选「去抖音化」的关键一步。

东方甄选的野望

一个小小的,只有百万级别用户的App,能不能帮助东方甄选「去抖音化」,我个人觉得还是为时过早,但至少在一些特殊节点,这个App成了东方甄选的一个流量池,承接了大量从抖音等平台转移出来的用户。

比如这次被抖音封号的三天。

当然,除了留后路,有一个独立的App,有独立于抖音的GMV数据和用户数据,才更方便估值,方便资本市场给出价格。

毕竟人家平台上的流量,再大,那也是人家的。自有平台上的流量,就算是蚊子腿,那也是吃到肚子里的蛋白质。

04

过去几年,各个平台的头部创作者,几乎都在拓展新业务。

李佳琦在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向产业链上游去延伸,去做联名产品,做新品首发,以及培养更多新主播。

东方甄选的野望

因为税务问题消失的薇娅,在幕后孵化了更多直播间,拓展了更多平台,甚至开始建造直播基地。

辛巴这些年虽然没停止碰瓷刘畊宏,炮轰董宇辉,但另一边也在打造自己的供应链,建设自有品牌。

东方甄选的野望

至于更早的一些头部创作者,孵化业务、短剧业务,也一直在运转。

这条路,对东方甄选来说是一个必然。

只不过东方甄选的方向,是最难的一条路,是一条从内容创作者转型做电商平台的路。一旦走出这条路,俞敏洪和董宇辉的对手,就不再是罗永浩和小杨哥,而是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电商了。

面对这些巨头对手,东方甄选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优势。

这也为什么很多人说,东方甄选对标的是山姆会员超市。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也是给东方甄选找个台阶下。毕竟和大平台对抗,可以说是毫无胜算,但把目标放到山姆身上,看起来就显得实际一些了。

而且过去这几年,我见过的,从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转型创业成为平台方,并且还活到现在的,好像也就只有罗振宇和他的得到App。

所以说,哪怕股价涨了,哪怕销售数据亮眼了,东方甄选的未来依旧不明朗。

毕竟,当你在平台创作内容时,你始终是听话的租客。但当你选择做自己App的时候,就是在薅平台的流量与用户,就成了平台的敌人。

当成为敌人的那一刻,平台里有没有你就不重要了,但是没有你,对平台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