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营研究社
“肠癌手术结束后,该怎么吃?”
“出生 5 个月的小孩不爱喝奶,是什么原因?”
“上厕所大便出血是痔疮吗?”
当遇到医疗健康问题时,第一时间你会如何寻找答案?
就医?搜索网站查询?还是咨询医生朋友?
近两年,医疗科普类短视频,成为大量患者和用户学习医疗相关常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抖音、快手、B 站、视频号等视频平台内,均有大量医疗科普类短视频用户。
以其中日活用户最多的抖音为例,据官方消息:每天有超 2 亿用户在抖音获取健康科普内容。相对应地,抖音上经认证的医疗政务号、医疗机构和健康新媒体共计 4000 多家,累计粉丝超 10 亿,认证医生上万。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网,青睐短视频的医疗科普用户群体应该更庞大。很明显,医疗健康是全网用户最关注的内容之一,相关科普也成为一条非常热门、且高速增长的内容赛道。
运营社还发现,相比其它赛道,主攻医疗科普的创作者相当特别。
他们有的是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桃李满天下;有的是国内知名医院的主任医师,门诊一号难求;还有的是编写医学教材的“大佬”,被视为行业内的引领者......
为了深入了解医疗健康赛道创作者的真实想法。运营社联系了 3 位经抖音官方认证的医生,聊聊他们的创作故事。
通过对谈,运营社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工作十分繁忙,坚持拍短视频是为了科普医疗健康知识,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
01、8 个月更新 240+ 条科普视频,他把拍抖音当成一种习惯
“杨医生,能帮我看看病理报告吗?”
“杨主任,我最近有便血,是痔疮还是肠癌?”
“杨教授,直肠癌做了保肛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这些是 @白衣刀客—杨桦医生 抖音评论区最常见的留言内容。
每天早上起床和睡觉前,杨桦教授都会针对提问一一回复,有些在评论区反复出现的问题,他还会汇总起来,逐一拍成“答粉丝提问”的短视频,最后发布到抖音。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杨桦是谁?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抖音找他咨询结直肠癌的相关问题?
杨桦是重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国内著名的胃、结直肠外科专家;还是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如今,杨桦教授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抖音平台内的医疗科普达人。
今年 2 月,59 岁的杨桦在抖音发了第一条短视频。截至今天,不到 8 个月,这位年近花甲的老教授总共发布了 246 个视频,平均一天一更。
据杨桦身边的人介绍,接触抖音后的他“仿佛着了迷”。每周除了忙于门诊、手术、科研、教学等重要工作,空余时间几乎被短视频占满:
“不是在拍抖音,就是在抖音回复网友评论。”有时候手术和部门会议中间仅间隔 10 分钟,杨医生都会掏出手机看看评论,解答网友的问题。
有人问杨桦,为什么这么“痴迷”拍视频,杨桦教授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
就在不久前,一个年轻女孩来看门诊,她坦言自己因为早期不重视身体疾病而把直肠癌拖到了晚期。
“这个女孩仅二十多岁,早期发现自己每天便血 5~6 次,去基层医院被诊断为炎症。拖了一个多月,才发现是肠癌。”
这个故事的背后,反映的是很多年轻人不重视身体的小问题,而拖延成“致命伤”。“如果在一开始便血时就引起重视,可能不会拖到癌症晚期。”杨桦惋惜地表示。
这个故事被杨桦拍成了短视频,发到了抖音上。
这条视频发布的当天早上,就观者如市,受到广泛传播,点赞超 1.4 万,播放量达到 240 余万次。播放量让杨桦以及科室团队都感到诧异。
240 万是什么概念?
像杨桦这样的教授级主任医师,每周出门诊的天数一般只有 2~3 天,即便一天服务 100 个病人,一年也只能看诊不到 1 万人。
“一条短视频却能让上百万人学到一条结直肠癌相关的知识,在过去完全不可想象。”
很多看过视频的用户和患者对结直肠癌有了新的认知,也逐渐成为杨桦的忠实粉丝,这也是杨桦一直不停歇地拍短视频的重要原因。
他告诉运营社,拍短视频有两层意义,一是通过平台传递更专业、更可信的医疗知识;第二点,则是通过医疗案例和故事增强普通人的健康意识,提醒他们在身体出现某些症状时及时就医。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有时候身体有点小状况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有些症状可能是肿瘤的前兆或预警。如果不及时就医,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02 儿科医学博士后,一边挤地铁一边剪视频
刘喜红是一名儿科医学博士后,如今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担任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尤为擅长儿童营养方面的内容。
同时,她也是一名病人。几个月前,她因车祸住院至今。
刘喜红坦言,成为病人让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普通人对专业医疗科普知识的渴求。即便身为医生,她对自己不熟悉的病症依然束手无策,普通病人则更加无奈。
好在医疗健康相关的科普,某种程度上,能缓解普通病人的焦虑,同时也能从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疾病防范等方面给予普通人巨大的帮助。
“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很多年前看到的一条名言,刘喜红十分认同。
她认为,医疗科普正是治疗“未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很多疾病的诱因源于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不重视疾病的早期症状。
为了向更多家长普及儿童营养相关的知识,她在 2021 年底便开始在抖音账号 @儿童营养刘博士 发布短视频。
内容从“如何提高儿童免疫力”到“如何提高母乳质量”,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儿童营养与喂养相关的问题。
刘喜红教授今年 54 岁,她告诉运营社,自己每天工作很忙碌,但依然喜欢亲力亲为地输出短视频内容。从拍摄、剪辑到脚本,全部由她一个人完成。
“很多时候,只能利用上下班途中挤地铁的时间剪辑视频。”
她很坦诚地表示,边工作边坚持用短视频科普很累,每条视频的平均制作周期接近 2 小时。但累也值得,医疗科普的意义是让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认知普惠到更多患者,让更多普通人也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和知识输出。
曾经有 MCN 联系刘喜红,答应免费帮她完成拍摄、剪辑、发布等后期工作,但她却严词拒绝。她认为一旦与 MCN 合作,内容质量与专业性便容易变得不可控,“这与我做抖音,造福广大家长儿童的初衷相违背。”
运营社也观察到,医疗科普创作者与 MCN 的关系十分微妙。MCN 机构确实能帮助医生优化制作视频流程,在剪辑、拍摄等环节提效。但他们的介入也同时伴随着一些不可控元素,部分医生担心视频内容的专业性、独立性受影响。
对此,运营社认为,平台的作为和表现至关重要。创作者越多,用户越关注,平台越应该对医疗科普内容愈发重视。同时平台也理应作为监督者,平衡好用户、医生以及 MCN 之间的关系。
03 比起“手术匠”,科普医生可能更伟大
李春雨是中国医大四院的外科主任医师,也是很多肛肠科医生眼中的“大佬”。他出版了 46 本肛肠教材和书籍,其中肛肠科普类图书高达 15 本。
除了是经验丰富的肛肠名医,李春雨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会长。
工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是医疗科普。
不久前,李春雨作为科普传播先进个人在北京获得临床医学奖—医学科普传播奖。
出书、到基层义诊、去电视台参加健康栏目,在报刊做疾病讲解......二十多年前,李春雨就开始从事医疗科普的相关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他直言,“比起手术匠,我更喜欢当科普医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春雨解释,对很多疾病而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所以他希望通过科普的形式引导、呼吁普通人预防疾病。
他以肛肠科疾病举例,肠息肉如果在早期发现,病人患肠癌的存活率能到达 90% 以上,但如果到晚期存活率将大大降低。他认为,通过视频科普来提高观众“遇到身体不适时赴医就诊”的意识,是造福病人、远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李春雨告诉运营社,曾经他有一个梦想:跑遍全国 34 个省,向老百姓和基层工作者传递科普讲座或义诊。做到“未病早防,有病早治”。
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他只完成了一半,仅在近 20 个省做过义诊或科普讲座。
但现在,他开始尝试线上渠道,在抖音账号@中国医大肛肠李主任 传播肛肠科普知识。
短视频,帮助李春雨足不出户也可以与全国网友互动。
他告诉运营社,无论是讲学、出书还是拍视频,都只是科普方式之一,只要能将专业的知识传递给老百姓,形式也许并不重要。
不过李春雨也提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科普知识传播变得迅速,但也衍生出了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容。他认为,平台必须对医疗科普内容更重视和严格,因为医疗相关的内容往往牵动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提高创作门槛,对医生进行实名认证。在抖音,像李春雨这样经过实名认证的公立三甲医院医生数以万计。
运营社观察发现,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医疗健康成为用户关注的热门内容,除了真正有专业背景的专家乐于科普,很多“伪专家”也开始以科普之名博眼球、蹭流量。
伪科普对用户的危害不言而喻,轻则浪费用户时间,耽误病情;重则让患者陷入医疗误区,甚至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
那么,什么样的科普内容算优质?什么样的医疗科普视频值得被推荐呢?运营社把这个问题,分别推给了上述三位专业的医生,他们的回答或许能给到我们一些启示。
三位医生的回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权威、科学,即专业人做专业事,分享专业内容,可以根据医生有无实名认证判断;
2、实用且严谨,创作者输出的内容需要与常见疾病、问题相关,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而且遣词造句需要严谨;
3、规避营销元素,不为产品做推广;
4、短视频看科普虽然方便,但不能代替看病,很多医疗科普视频下方仍会提醒用户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运营社认为,总体看来,优质的科普内容需要医生和平台共同完成并传播。其中,医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势,将专业的科普内容转化为短视频,供用户观看。
平台则肩负着更庞大的责任,他们不仅要从监督层面,通过规则、认证、内容发布等环节从严把关医生输出的内容,去伪存真,留下合格的内容。还有义务帮用户遴选出优质、专业且适配性强的视频,推送给需要的用户。从而营造更好的内容生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