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山Johnson、Chloe
来源:PR人(ID:PublicRelationship)和PRREN(ID:PRREN)
(一)
这两天,千万网红博主“董太太自己姓董”哭着发布了一条视频,回应另一个博主对她的质疑。
评论区一片支持的声音——
我们不过多的讨论“董太太伪精英教育”孰是孰非的问题,这方面相关的言论网络上已经很多了,我们只是希望来探讨一个问题——
短视频不是直播(虽然直播大多都有剧本,但还是会有出现计划外镜头的可能),出现不希望出现的镜头可能无法避免。一般情况下,短视频的拍摄剪辑其实门槛很低,讲话有磕巴,妆容有瑕疵,状态不亢奋,出现错误或者不希望呈现的镜头,都可以cut掉重新再录。所以,稍有经验的视频博主,通过拍摄剪辑,最后呈现到公众视野的视频,都是其认可相对代表其状态和水准不错的视频,否则,就不会出街。
换言之,如果说直播还有可能出现不按事先台本计划的意料之外的镜头,短视频则几乎是博主经过摆拍出来的希望呈现给观众所有信息的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摆拍,董太太为啥不能好好讲话,因为内容的属性就是她需要理性回复对方的质疑——平静有条理的讲话不是更加有利于呈现出“有道理”的一面,而偏要梨花带雨呢?
(二)
不光是董太太,甚至还有不少创作短视频的博主,有大量篇幅的“哭”,比如——
1、虽说看内容大致是讲失恋**天的博主,但12条视频,有6条,一半的都在“哭”;并且,流量都不低。
2、一个炒股的博主,虽说有行情不好的时候,但哭的比例如此之高,且流量很好,很难想象,再哭下去(行情不好),股票赔完了,没得哭了,靠什么继续短视频?
3、在短视频的江湖,哭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可以“哭”,含“哭”量,同样很高——
(三)
我们之前一直讲过一个观点——
在中国的前互联网时代,一直有三本销量最大的杂志,拥有堪称国民级的用户,分别是《故事会》、《读者》、《知音》。
若干年后的今天,在短视频的江湖,视频流量最大的内容,基本也是这三类
1、故事会——讲故事
2、读者——讲鸡汤
3、知音——提供情绪价值
并且,很多人依靠直接抄这三本杂志的爆款选题,就可以拿到甚至千万级的流量。可以看下我之前讲的这期视频——
所以,很显然,“哭”是能提供巨大的情绪价值的,而“哭”这种情绪价值,又能垂直于很多内容,进而产生更大的流量叠加效用。
比如,“哭”+鸡汤,类似于“知音+读者”,所以,哭着讲“失恋”的短视频,就很容易拿到更大的流量。
“哭”+故事,类似于“知音+故事会”,所以,哭着讲“股票赔本”的短视频,流量也很大。
“哭”+讲道理,当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加持“道理”的力量,这可能是董太太这类流量高手这样输出内容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就信息传达而言,文字语言只占信息传播的40%左右,身体语言和场景语言占60%,比起理性平静的讲道理,“梨花带雨”,显然传递的信息更多。。。
评论(0)